加入收藏
在线留言
繁体中文
  • 本站公告: 欢迎光临 环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!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  • 公司简介 | 企业文化 | 企业证书| 联系我们
  • 企业新闻 | 行业动态
  • 动物药品 | 饲料添加剂
  • 质量体系 |生产研发 | 饲养管理 | 疾病防控
  • 文件 | 图片 | 电子地图
  • 在线留言 | 专家答疑
  • 营销区域 |营销优势
  •   技术交流   内容
        质量体系
        生产研发
        饲养管理
        疾病防控
    高温季节来了,如何防猪病?
    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0/9/25 13:24:28 阅读:29

    高温季节来了,如何防猪病?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    一般来说,夏季因气温普遍较高、湿度大,同时蚊蝇肆虐,更容易给养猪业者造成不良影响,轻则食不长肉,重则病害连连。
        1.这些不良影响具体表现
        1.1高温的不利影响
           环境温度过高,降低采食量,虽然消化率稍有升高,但升高幅度不足以弥补获取营养的减少所带来的损失。同时,增加散热的调节又使耗能增加,从而使饲料转化率下降,进而影响生产力。高温也是降低猪繁殖力的主要不利因素,由于热应激可以引起性激素分泌减少,使母猪发情率降低,乏情率提高;高温直接作用于公猪的睾丸,使其温度升高,影响精子形成和成熟,使精液品质下降,造成母猪受胎率降低。
        1.2高湿的不利影响
           高温时,猪以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散热为主,而在高温高湿情况下,猪体表面的水汽分压力与空气中的水汽分压力之差减少,使蒸发散热量降低,猪体散热更为困难,从而加剧了猪的热应激。同时高气湿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、寄生虫的繁殖,使猪发病率大大增加、原有病情加重,使猪易患疥鲜、湿疹等皮肤病,还可能造成仔猪副伤寒、仔猪下痢、猪瘟、猪丹毒等传染病的流行。
        1.3有害气体的不利影响
           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、硫化氢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。如,猪舍中氨含量在每立方38毫克左右时,就会对猪的增重产生不良影响,当达到每立方70~110毫克含量时,能导致猪呼吸道疾病或摇头、流涎和打喷嚏等现象。
        1.4夏季蚊蝇滋生的影响 也会影响猪的休息,同时污染饲料、饮水,重则导致某些传染病流行。
        2.采取的措施
        2.1采用新式生态发酵床养猪,完全取代老式水泥圈舍养猪,发酵床式养猪,猪舍内冬暖夏爽,舍内四季温度基本维持在二十几度,干净卫生,基本没有蚊蝇的骚扰肆虐;加之发酵床能将猪的粪尿彻底降解,使前多种有害气体难以产生,同时还能保护大小环境;而且操作轻松、简单,日常维护管理也非常方便。
        2.2应改善猪舍结构
        其猪舍屋顶的材料均可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,使热量不能穿透屋顶传入舍内,避免舍内不必要的升温。屋顶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,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。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中间变通风屋顶,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,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除,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导。墙体隔热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,如空心砖、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,亦可采用彩钢板夹心复合板组装墙体。
        2.3其他措施配合
        2.3.1加强猪舍通风
        对于东西走向的猪舍,可充分利用前后窗户的气流运动,起到降低猪舍内温度的作用。窗户较小的,可在夏季到来之前,进行适当的改造,将窗户做大一些。有条件的可安装电风扇,在温度过高时,强制空气流通。不管是发酵床式养猪,还是老式水泥圈舍养猪,上面均应有天窗,下面也应有地窗便于通风。
        2.3.2采取遮阳措施
        在猪舍周围应种植一定量的树木、花草屏障,除了起到绿化作用外,还能起到遮阳作用。此外,要在猪舍旁边搭建凉棚,能降低猪舍附近的地温。
        2.3.3保证用水充足
        夏季猪对水需求量比较大,因此,以喂稀食为宜,现拌现喂,防止变馊。同时,水槽内必须保证清洁饮用水供应充足。发酵床式养猪还应注意饮用水不能滴入床内,以防湿度超标造成过度发酵升温。
        2.3.4调整饲喂时间
        高温季节以夜间喂食最佳,一般情况下以早晨三、四点和晚上八、九点为宜,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。但是,调节喂食时间应循序渐进,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渐调整,不能突然改变;仔猪转群或出场出售,应安排在早、晚温度相对较低时进行。
        2.3.5调整饲料配方
        全价饲料每吨可添加小苏打2~3千克、维生素C150~200克和维生素E80~100克;哺乳母猪的饲料,每吨可添加食用油5~8千克,并适当提高粗蛋白含量等。

     
     

   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